關鍵詞: 這里是您(nin)的關鍵詞(ci)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產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 新聞動態 > 行業資訊 >

專家“把脈”肉牛產業走出特色之路

發布(bu)時(shi)間:2015/07/03 點擊量:
6月27日,首屆全國肉牛生產應用技術與產業經濟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在開幕致辭中,中國農業大學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慶翔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肉牛產業當下之“困”:“農民不賺錢,加工企業虧本,政府發愁”。

 如何破解肉牛產業發展的難題?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中外肉牛領域的知名專家和來自肉牛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分割行業的企業家們共同為肉牛產業發展“把脈。”

  

  產量躍居世界第三 價格連續14年增長

  

  “2014年我國牛肉產量689萬噸,占世界牛肉總產量10%,居世界第三位。”在研討會上,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公布了我國去年肉牛生產的數據。

  

  統計顯示,2000~2014年,我國牛肉產量增長34.3%,年均增長2.1%;2000~2013年,全國牛出欄量由3807萬頭增加到4828萬頭,增長26.8%,年均增長1.8%。同時,2004~2013年,肉牛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比重由13.2%增加到27.3%,提高14個百分點,增長了 1.1倍。

  

  “通過組織實施良種補貼政策,推廣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等實用技術,出欄率和單產水平穩步提高,是近年來全國牛肉產量持續增長的主要支撐因素。”王宗禮分析道。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國農業大學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慶翔教授坦言,從我國肉牛的產量穩步增加可以看出,近些年來,中國肉牛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與進步。

  

  不過,穩步增加的牛肉產量并沒有帶來牛肉價格的下降。相反,牛肉的價格近些年來一直持續上漲。從數據來看,2000年,牛肉的平均價格約為每公斤12.6元,而2014年,每公斤牛肉的平均價格已漲至63.3元。

  

  為何牛肉產量增加的同時,牛肉價格也不斷刷出新高呢?

  

  “牛肉價格持續上漲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消費增長太快,生產增長趕不上消費需求增長。”王宗禮指出。

  

  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者對“綠色健康”肉類的需求不斷加大,牛肉消費日漸從少數民族為主轉為全民性消費,從區域性消費轉為全國性消費,從季節性消費變為了全年性消費,從而使得牛肉的消費增長迅速。

  

  然而,牛肉生產發展的步伐卻在放緩。從對比數據來看,“十五”期間,全國牛肉產量年均增速為2.1%,“十一五”期間這一數字為2.8%,而“十二五”的前四年,這一數字降到了1.8%。

  

  可以看出,價格持續上漲的背后,實質是牛肉供求的不平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牛肉的供求偏緊呢?

  

  “把脈”肉牛產業 生產制約因素多

  

  目前,我國肉牛生產發展較慢,近四年牛肉產量的增速僅為“十一五”期間的57%。同時,從全國范圍來看,牛肉產量占比體現出“牧區增、農區降”的趨勢;而相比之前,近些年,西部8個牧區省年均增速明顯放緩。

  

  “瓶頸是母畜存欄量減少。”王宗禮說。由于母畜飼養周期長,因此,養殖效益不如專門育肥來得快、來得穩。據悉,“十一五”期間,全國能繁母牛存欄比“十五”期間下降了10.2%。而從整體來看,2000~2013年,全國牛存欄量由1.24億頭減少到1.04億頭,減少2000萬頭,下降了15.9%。

  

  此外,肉牛的規模養殖發展緩慢。王宗禮表示,與家禽、生豬等養殖業相比,肉牛的規模養殖發展存在明顯差距,現有的規模養殖場普遍設施條件簡陋,標準化生產水平低。

  

  肉牛生產良種化水平也比較低。長期以來,我國肉牛核心種源依賴進口,種畜場數量少、種群規模小,良種供應能力不足,地方品種選育改良進展緩慢,這些都成為了肉牛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孟慶翔及其研究團隊對此做過調查,他們發現,世界牛業發達國家12~18月齡出欄體重可達450~700千克,而我國肉牛達到此體重出欄至少需要24~30 月齡。就肉牛胴體重而言,肉牛業發達國家多在295kg/頭以上,世界平均水平為205kg,而我國僅為138kg。我國引進世界上大多數優良肉牛品種用于當地黃牛的雜交改良,但改良肉牛的覆蓋率僅為18%,且逐年退化。

  

  同時,生產方式的落后和疫病風險大等因素也桎梏了產業的發展。

  

  “肉牛育種水平滯后,良種缺乏、數字化管理水平低是制約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孟慶翔說,“而我國肉牛業產業鏈體系不完善,牛肉生產各環節的利益不合理分配,這將使我國肉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大的風險。”

  

  內外壓力倒逼產業升級

  

  在諸多的生產限制因素導致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同時,肉牛產業也面臨著“來勢洶洶”的外力沖擊。

  

  據 2013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的《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2013-2020年)》預測,2015年我國牛肉消費需求總量為721萬噸,而去年我國牛肉的產量為689萬噸。不難看出,牛肉的消費量與實際產量之間存在缺口,而缺口的填補則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消費者對牛肉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人均牛肉的消費量約為5公斤,與人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段差距。這也意味著,目前牛肉的消費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在我國牛肉生產發展放緩的背景之下,牛肉的進口量或將大為增加。

  

  大約就在兩周前,中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其中規定我國設置10年過渡期,在實現完全自由化后,牛肉的平均關稅將由目前的15.5%降為零。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是利好的消息,能夠購買更低價的優質牛肉,但是,某種程度上也會對中國的養殖企業帶來沖擊。”中國農墾(華信)公司總經理海維俊說,此次研討會的召開非常有意義,聚集學界和產業界共同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應對新的變化。

  

  “肉牛產業發展難題在于創新產業鏈環節建設,在于提升肉牛、牛肉市場附加值,在于降低牛肉生產成本。”孟慶翔總結。

  

  在兩天的研討會中,與會專家與企業家圍繞“產業”與“技術”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在肉牛產業經濟、肉牛飼養管理、肉牛疾病防控、肉牛選種選育以及牛肉食用品質等多方面進行了分享與交流。據悉,大會共設了6個專題和3個產業專門化技術論壇。

  

  “舉辦這次研討會,就是要借鑒肉牛業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基于我國肉牛品種和飼料資源,通過完善肉牛產業鏈和發展新技術來降低肉牛養殖成本,走出中國自己的肉牛業特色發展道路。”孟慶翔說。
?